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幸福新双清”:改革开放40年幸福指数步步高

邵阳新闻网  2018-12-08 15:48

[摘要] 12月7日下午,双清区举行“幸福新双清”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邵阳新闻网12月7日讯(记者 晏彬彬 通讯员 张雪珊 郑永湘)12月7日下午,双清区举行“幸福新双清”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区东部,北联新邵,东邻邵东,西南、西北和大祥、北塔两区一衣带水,素有邵阳市“东大门”之称。40年来,双清区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经贸日趋活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双清区已成为邵阳“双百”城市建设主阵地、邵阳东部城镇群建设中心区域,是邵阳城市建设中心区、工业发展主园区、商贸物流集中区。随着市行政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一中搬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双清即将成为全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航拍双清区

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双清区成立20余年来,全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逐步加快。1978年GDP境域内仅为0.63亿元,1998年12.56亿元,2017年达到153.45亿元,分别是1978年、1998年的243倍、12倍。1998年,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0.38、0.38、5.58亿元,2017年分别达到5.78、131.59、129.12亿元,分别为1998年的15倍、346倍、23倍。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1978只有106元,1998年2416元, 2017年达到17789元,分别是1978年、1998年的167倍、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98年为5427元,2017年达到26946元,20年增长4倍。目前,工业、商业、外贸总量居全市第二、三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市方阵,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邵阳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类县市区。

建区以来,双清区坚持基层党建引领,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凝聚党心民心。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有力有效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该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增长,运行质态突破性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居邵阳市方阵前列。在全省2017年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考评中,双清区全面小康提升幅度位列全省三甲,经济快进跻身全省四强,被评为全省一类县(区)。

农村经济稳中提质

80年代初,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双清区建区以来,全区粮食生产产量在波动中不断攀升,年总产量从1998年的2.6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3.1万吨,是1998年的1.2倍。蔬菜产量取得飞跃发展,蔬菜总产达到2.3万吨,是1998年的2.2倍。现代农业从无到有,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以莲荷花卉苗木、新洲蔬菜、高崇葡萄、东郊渔场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园区“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2017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2个,家庭农场发展到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39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6.2万千瓦,是1998年4.8倍。2017年农业总值达到3.58亿元,是1998年的2.6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工业生产进入繁荣期,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纺、化工、食品为主的支工业,形成了市区内“三分工业占其二”的格局,区内省、部、市属企业达到50多家。区街企业20余家,有获得先进集体施工企业称号的国家一级企业邵阳市东区建筑公司,有被誉为全省“区街企业一枝花”的邵阳市附件一厂,有全省先进区街企业的邵阳市弹簧厂。1998年境内有规模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8.48亿元。2017年规模企业130家,工业总产值26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0倍、31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9%,工业企业交税达3.7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3.9%;高新技术企业在库统计4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三、三区。

近年来,双清区坚持兴工强区战略,大力实施工业五年倍增计划和“四百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机械加工、造纸、化工、液压等传统支产业重焕生机,先进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发制品加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双清已成为的四缸机体生产基地、第二大水泥搅拌车生产基地、第三大发制品加工基地和中南地区的液压件生产基地、制革基地。

                                                       金锣湾国际商贸城

商贸物流逐步繁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工业生产进入繁荣期,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纺、化工、食品为主的支工业,形成了市区内“三分工业占其二”的格局,区内省、部、市属企业达到50多家。区街企业20余家,有获得先进集体施工企业称号的国家一级企业邵阳市东区建筑公司,有被誉为全省“区街企业一枝花”的邵阳市附件一厂,有全省先进区街企业的邵阳市弹簧厂。1998年境内有规模企业11家,工业总产值8.48亿元。2017年规模企业130家,工业总产值26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0倍、31倍;实现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9%,工业企业交税达3.7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3.9%;高新技术企业在库统计4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三、三区。

近年来,双清区坚持兴工强区战略,大力实施工业五年倍增计划和“四百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机械加工、造纸、化工、液压等传统支产业重焕生机,先进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发制品加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双清已成为的四缸机体生产基地、第二大水泥搅拌车生产基地、第三大发制品加工基地和中南地区的液压件生产基地、制革基地。金锣湾国际商贸城

商贸物流逐步繁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区内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市区商贸中心。按照“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总体原则,大力建设市场,1990年1998年,全区共筹资7.5亿元,新建、改建了日恒电器城、三眼井市场、得丰大市场等23个市场。2017年末,全区共有湘桂黔建材城、湘运市场等11家大型专业市场,东风路服装、东大路机电、五一南路通讯器材等12条专业街,新开发了东风商业步行街、金百汇地下商业街,建有29家4S汽车销售店,重点培育市场金罗湾国际商贸城和邵阳座城市综合体友阿国际广场开业,全市的铁路物流基地邵阳东货场正在加快建设。双清区已成为全市的汽车、电脑、布匹、水果、粮食、日用品、机电产品的集散中心,形成了“商贸圈、市场群、物流园、专业街”的商贸物流格局,集中了市区70%以上商业贸易。2017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9.12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1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3倍、25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40年,双清区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978年,原东区仅有4所小学,2017年辖区公办中小学达到45所,教职工2134人,在校中小学生31874人。1989年,城区小学全部实现电教化,1999年“两基”工作通过省验收,2017年,作为邵阳市迎检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验收,2018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城区超大班额化解,连续十年评为青少年主题教育先进集体。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改革开放初,全区仅有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区文化馆,每个乡镇、街道仅有一间房子一个牌子的文化站,文体设施奇缺。2017年,全区已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文化网络,辖区有文化馆、图书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纪念馆各一处,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从2010年10月对公众全部免费开放,有大型体育场1个、武术馆2个,市级体校1所。12个乡镇街道都建立起综合文化站,24个社区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无线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实现全面覆盖。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末,区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6个,病床321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377人,区辖市属医院4所、企业办医院2所、民办医院和个体诊所及厂矿卫生所93家。区人民医院实施搬迁,46个村级卫生室全部实现新建扩建,一个让医生尽心、政府放心、群众舒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建立健全。在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的同时,民生民利得到持续改善,2017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9.2亿元,比1998年增加21.5倍,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高出1998年16.2个百分点。2017年,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危房改造近555户,易地扶贫搬迁31户;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新农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高龄老人长寿补贴等制度,五大险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调”,失地农民保障全面落实,双清区建区20年来累计有12万余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新华路隧道通车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前,双清城区仅有东风路、东大路、五一路、塔北路、建设路、昭陵西路等几条主次干道,城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足1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宝庆工业新城路网、市行政中心路网、佘湖新城路网建设先后实施,主城区新华南路隧道、建设北路隧道的修建,城区“三纵三横”的城市路网基本成型。随着路网骨架拉大,双清区城区面积迅速扩大,2017年底,城区面积扩大到60余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3.11%,居全市之首。

在扩城的同时,双清区加快旧城改造,不断改善老城区环境。90年代初,建成了塔北南村等12个居民住宅小区。近几年来,先后投入近1亿元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48条,并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五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棚改项目28个,汽制厂、炭黑厂、新华印刷二厂及市工人文化宫等一批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走在全市前列。紫薇公园、时代公园、爱莲文化广场等市民休闲场所相继建成,让邵阳新增了一批城市新名片。城区主干道亮化率达到100%,自来水覆盖率和气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一个充满活力、魅力、生态宜居的新双清正在崛起,近年来,先后荣获计生优质服务县区、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快进县区等荣誉称号,并先后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验收。

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清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以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共同谱写双清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